LME年會剛結束,近日,全球金屬界人士又將聚集上海。
有關“國儲向市場釋放庫存”*近引起了金屬界的關注,此次聚首上海是顯然有進一步探聽國儲拋銅“虛實”之疑,同時也可進一步了解中國需求。此外,國儲拋銅之舉到底能對國內需求產生什么影響,是否會進一步折射出一些新的“內幕”顯然也是老外們云集上海的一個主要內容。
短產四大主因
今年全球除中國及一些東方國家的銅需求仍強勁增長之外,西方的銅需求顯然不可能在2004年的“過度備庫”之后再顯山露水。惟一能創(chuàng)造高價環(huán)境的主要因素落在了供應方面出現(xiàn)的嚴重短產方面。
因此,在無法解釋有色金屬的熱門品種在如此的高價位上會為何短產的同時,高價也許已不是生產商能否按歷史傳統(tǒng)提高產能的惟一因素了。
在我們關注銅的嚴重“短產”之余,鎳的嚴重“短產”也值得我們考究。如果說2005年初鎳的預期產量增幅會達6.4%的話,眼下的實際增幅卻只有2.3%。其實所有的有色金屬中,比預期產量“短產”*嚴重的并不是銅,而是同樣已經長時間處于歷史高位的鎳。
可見,高價面前,生產商應給全球一個更加良好的供應環(huán)境。然而,生產商并這樣做,除了一些客觀因素之外,“短產”的真正原因顯然需要更深層次研究。在此,我們再將有色金屬短產的原因加以歸納并且給出一個總結。
首先,一些有色金屬的產量增幅低于預期是礦的原因所造成的。其中包括鎳,鋅和鉛。這三個品種中精礦的開發(fā)期滯后造成了冶煉擴產期的滯后,產量增長受制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礦產量拖了冶煉的“后腿”。
其次,礦業(yè)設備的嚴重短缺,熟練技工的嚴重缺乏也是“短產”的主要理由。而需求增長遠弱于預期使這些品種的上漲節(jié)奏明顯滯后于熱門品種,如銅和鎳。
再次,如果沒有“中國需求”因素在其中起根本推動作用的話,原材料的牛市格局也許不會形成。其中中國不銹鋼產量的急速增長,中國電鍍鋼板的國產化,對鎳和鋅的需求起到了根本的推動作用。
*后就是西方制造業(yè)向中國的轉移,西方的需求下降一定程度上是以中國金屬下游產品的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為前提的。
銅的短產之所以*引人矚目,原因是精銅礦的增產已形成足以提高冶煉產量。如果上半年冶煉產能的集中維修造成了上半年的短產,下半年主要產銅國智利的總產量繼續(xù)保持年比下降就顯得十分的“微妙”。生產商在增產時遇到的問題是:鉬等副產品價格漲幅遠高于銅價之后,有利的邊際成本環(huán)境抑制了大幅提高銅產量的興趣。一些銅礦的成本甚至因為副產品的收入而變成了負數(shù)。
上海會議五大議題
事實性的產量數(shù)據(jù)和遠弱于預期的需求之間,全球在目前的高價位下到底還有多少隱性庫存繼續(xù)持有而不向市場釋放,一度成為市場所關心的話題,但是隨著高升水和高銅價的長時間維持,這一話題已經顯得沒有研究的必要了。
在如此高的銅價和升水下有銅不放被認為是“瘋了”。對銅價的良好預期將在今后的3至6個月內維持下去正是出于上述理由。然而國儲已經開始向市場放銅,這無疑又是一個令市場感到困惑的新問題了。因此上海再度成為金屬交易的焦點主要探究的問題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
*,國際到底是否有能力交割足夠的現(xiàn)貨來緩解國內供應的緊張,并使國際銅價在中國因素之下受到壓力。
第二,國儲對國內銅價的抑制能力是否能真正地影響國際銅價近期的走勢。國內是否有足夠的能力消化國儲釋放的庫存。進口“休克”效應是否能在短期內實現(xiàn)。
第三,國儲的真正目的到底是為了填補其在國際市場上的虧損“黑洞”,還是真正的認為國際銅價太高有損于中國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第四,國儲庫存的真正數(shù)量到底有多少。全面釋放其庫存是否會得到國家的批準,這個問題在*近釋放庫存量一旦超過100,000噸的情況下會顯得更為敏感。
第五,國儲釋放庫存對國際銅價中長線走勢到底能形成多大的威懾作用。
隨著美元的走強,大宗商品市場在近期受到了明顯的壓力,高盛商品指數(shù)明顯回落,是否意味著銅價也將進一步回撤?當然如果以目前的具體交易事實為依據(jù)的話,LME銅市的狀態(tài)仍然相當有利于銅價的進一步上漲。而且LME第三個星期三之后一直持續(xù)到11月末的,牛市中的擠空時間窗口目前正好敞開著,下周開始的金屬界聚會也許舉行的正是時候,而銅價的漲與跌也到了*關鍵的時刻。